2)第410章 兵团的改革_大国军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改革的时刻了。只是兵团的土地和人口比例跟内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如何改革,就成了一个需要自己来探索的问题。

  五师率先发起了承包责任制,当然这个承包肯定不是内地那种一包到底,而是分几种形势,小组包,全家包,夫妻包。这些针对的都是农牧业连队。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土地和牲畜可以分。

  开始时候都是发%70工资,另外%30作为浮动,然后定一个任务数,比如一年上交多少牛羊和粮食或者别的经济作物。完成任务就把那%30补齐。超额部分和连里对半分。而完不成任务的则根据百分比扣除那%30里面的多少。

  当然,那时候私人手里都没有钱,所以种子啊,农机啊,牲畜啊,都是由团里垫付。秋后一起算。亏了的也就扣点工资。当然,肯定有赚的,而且赚得不少。

  这样一来,五师出现了大量战士比连长工资高,连长比团长工资高,还有团长比师长工资高的。在当时还掀起了轩然大波。

  毕竟那个时代,工资是跟级别紧密挂钩的,下级比上级工资还高,别说领导接受不了,就连战士们自己都接受不了。应该说是不适应,拿到钱后看见领导就躲,心虚的就跟做贼一样。

  因为五师改革的成功,九师也开始了同样的改革。而且改的比较彻底,那就是不发工资,而是直接承包土地和牲畜,师团帮你垫付费用,而且把产品定价。

  那就是无论牲畜还是粮食以及其他,都是按合同定价。如果年底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格,那么团里会补齐差额部分。如果超额,还是跟团里五五分账。

  这样一来,也就不存在工资高低了。因为一年下来只有年底才知道收入。

  基建连作为特殊单位,自然不再这个行列。不过也是实行了工资浮动制度,完不成任务不发给全部工资。

  而基建连的主业就是基建,这个暂时没有受到波及,毕竟没有竞争对手。可是这主业在北疆施工时间每年只有半年,半年时间挣一年的利润,这就难了。还有其他副业也受到的波及。

  比如榨油厂,因为兵团每个连队都和地方的社队相邻。买油盐酱醋的都要去那边,而连队本身是没有合作社的。这就造成了,没有连队再向基建连买油,也没人把菜籽卖给他们了。这个厂就只能是黄了。还有粉条厂也是如此。

  若不是有个服装厂撑起了基建连一半的收入,基建连现在是妥妥的只拿%70工资的困难户。

  也正是这个原因,马全义现在恨不得把叶万成当成菩萨供着,没办法,人家老婆现在养着半个连的人呢。连里其他人更是如此,感激还来不及,谁去得罪?那是会引起公愤的。

  叶万成这次回来后,话少了很多。晚上在连里卫生所值班,白天只要连里没事就去牧区。就连冬天都要去冬窝子巡诊。

  其实他是在赎罪,为自己犯下的错。他觉得自己不管是对兵团还是对老婆,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个心结暂时他自己是解不开了。

  请收藏:https://m.yk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