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七章女直_锦衣笑傲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这可不是说您。申老是好人啊,可惜他老人家自己,也顶不住那么多张嘴。有心无力啊。那些狗官们,里外里。就是一个意思,不打。要打。也要让天家自己打,朝廷不打。”

  这话听上去似乎有些奇怪,万历天子不可能自己扑上去与人格斗,那所谓皇帝去打,朝廷不打,这貌似是个悖论。但是实际上看,这并不奇怪。在郑国宝前世所处的那个位面里,整个万历朝鲜战记,都可以看做是皇帝一个人与日本的战争。因为自始至终,从文官集团,到辽东将门,对于援助朝鲜的兴趣都不大,乃至还有人提出过借泰国兵去打日本的想法。

  杨应龙的问题,也是如此。朝廷内的文官,精力目前都集中在两点,一、忠奸之辩,二、国本之争。这也是明朝此时的政治特点,大家已经从一个事物或是一个主张的正确与否这种对事不对人的辩论,转变为对人而不对事。只要论证了你是奸臣,那么你说的任何主张都是错的,没有讨论下去的简直。只要你是忠臣,你的主张就一定是对的,没有必要再讨论下去。

  国本之争,也被文官们看做是对付郑家最有利的武器。皇长子朱常洵是由文官中几位宿儒进行教育的,只要将来他登基为帝,文官还是有把握,把这个皇帝捏在手里,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的。

  在这种背景下,播州这种帝国的边陲之地,羁縻地区,根本就引不起大臣应有的重视。更何况,一旦开战,武人就会通过战争得利。通过战争,斩首,武将会得到提升,新任的四川巡抚曾省吾,也会因为这个军功,而得到进一步的重用,这都是朝内文官所不能接受的。在他们看来,帝国的财富异常珍贵,不能用在战争这种无聊的事情上。应该堆在国库里,等着自己慢慢漂没掉才对。

  再不然,在地方上修几个书院,修几段x公堤,都是比打一场仗有意义的多。不论是修书院,修孔庙,还是修x公堤,都可以为当事人带来名利。毕竟工程款就是个查不清的烂帐,x公堤只需要十里,其余几百里的堤坝都可以想办法糊弄过去。再不济,也该用来减免帝国贫困地区的赋税,比如浙江、江西、苏松这些科举要地,都该减免赋税。造福桑梓,是可以得到乡亲称赞的,为帝国效力又能得到什么呢?

  在大明朝,大家首先效忠的是家族,而非伟大的陛下,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至于那些为九边请的犒赏,如果谁多事去查那笔赏金的下落,肯定会死的不明不白。乃至四平大银矿,在朝廷上刚一提出来,还在讨论阶段时,奴尔哈赤就带着他的秃发军,要去把银矿收为己用,这消息怎么走漏的,也就不问可知。

  只是那次郑国宝违反规则,先让李家秘密开采,再走手续上

  请收藏:https://m.yk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