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4章 精致的帽筒_天眼:鉴宝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轩感觉自己的屁股老值钱了,他都不敢用力坐。

  谁底下坐着几千万的东西,也会如他这般小心的。

  先不说自己现在有多少钱,但他估计现在就算是世界首富,也没他坐的椅子值钱。

  落座之后,看着大家笑道:“有好物件就拿出来吧。”

  “来,先看看我的。”

  这是京城开超市的老板,赵轩记得姓王,是跟胡宏深他们一拨的人,也算是一个爱藏之人,

  赵轩帮他看过两三次东西,眼力可比晋省的那个王总好多了。

  王总将东西放在面前的台子上,赵轩这才上手。

  这是一个小尊,属于文房器之一,高度在八九分公,平口圆腹,

  他看了一眼底足,突然笑了。

  “王叔,您这是盼着我说这是仿的吧,这样我还得十倍赔给您差价。”

  听他这样一说,众人也就明白了,皆哈哈大笑起来。

  尊底还贴着九歌售卖的标签。

  王总笑着道:“我知道是好物件,只是我就是搞不懂,这和宋哥区别在哪里?”

  赵轩点点头,这是一个清仿哥釉的民窑小尊。

  其实瓷器的新仿鉴定不难,现今的人急于求成,模子倒出来的胎体,与以前的手工拉胚区别很大,

  只要稍懂一些的,就不会打眼。

  但如果是老仿,因为本身就有年代感,而且很多老仿的工艺精湛,差不多完全复古工艺,这就给鉴定带来了困难。

  当然,真正了解的人,还是一眼可辨真伪。

  “王叔,宋哥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紫口铁足,但后仿的一般烧不出紫口,如这件小尊就看不到此口,而铁足往往烧得也不自然,

  其二则是聚沫攒珠,因为宋哥施釉肥厚,所以会出现大量的釉中气泡,若隐若现,这类气泡后边也仿不出来。

  其实仿哥窑的技术,元代做的最好,但元时期粗犷,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瓷器上,

  明时期除了以上所说的两点,在开片上又有了变化,整个开片相较宋时期更小。

  而清时期就更好断了,外表的乳化油脂感也没了,虽然看上去胎质更细腻洁白,但恰恰这一点就说明有问题了。

  因为选用的胎土与宋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了。

  判断官仿与民仿也简单,一是底款,清时期官窑几乎全部带款,二是胎土较官仿较差,而且修胎草率。

  您看这一件,底部还出现了火石红的现象,这都是民窑的佐证。”

  赵轩本想尽量说的通俗易懂一些,但很多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依旧有些模糊。

  不过,如果对瓷器稍懂的人,那是一听就明白。

  接着,唐爱国拿上来的是一个玉把件。

  “小轩,看看我这件,之前逛琉璃厂买的,花了7000块,你看值不?”篳趣閣

  赵轩拿起,没有急着看,而是握在手中搓了两下,这才看起形状,这是一个玉虎,

  高度在三公分,长约六公分左右

  请收藏:https://m.yk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