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66章 niche king(上)_哈利波特之晨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对抗,因为葡萄牙人从没有在此地逗留过多时间,更不用说建立什么殖民地了。

  在好望角有一个“桌山”,山下有一个海湾,被称为桌湾,荷兰经过好望角的船舶都会停泊在那里,到了17世纪5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觉得有必要在开普敦半岛建立一所补给站,它位于南纬31度东经23度,具有地中海气候,气候十分宜人。

  补给站建立后,公司招来一批职员在开普敦办农场、生产新鲜水果蔬菜,不久就证明这类劳动不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体制农场经营完全失败,多劳不多得,公司便让部分雇员和家属以“自由市民”的身份经营苗圃和农场,自负盈亏。

  随着“自由市民”增多,雇员变少,“补给站”逐渐变为城市,好望角田园诗一样的发展过程也结束了。

  肉食不仅能提供更多能量,并且肉的口感也要比蔬菜水果好得多,一开始南非开普敦的殖民者同当地的科伊人进行牲畜贸易,就像在北美同印第安进行毛皮贸易。

  他们同样用烟酒等物资,与科伊人交换牲口,一次可以掠走2000头牛或2500只羊。

  这样“经商”与劫掠无异,科伊人赶着牛羊躲进了深山老林里,一见到欧洲人就马上躲起来。

  然而开普敦的土地扩张是缓慢的,一直到18世纪初,他们扩展的区域一直处于地中海气候的地区内。

  首先是欧洲的战争结束,不论是八十年战争还是后来的英国内战和西班牙王位战争。

  其次是英国对木材的需求,除新英格兰外,南非也是重要的海军军需来源。

  奥地利王位战争期间,英国与法国在印度开战,英国舰队频繁进驻开普敦,由于科伊人的牲畜已经被完全榨干,于是南非版的圈地运动开始了。

  按照东印度公司制定的“租地农场制度”,农场主只需要缴纳名义上的“租金”,就可以无限制地“租地”,南非高原上土地无限广阔、直至天际,由于可以无限侵占,一半农场的规模均在7000英亩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2、3万英亩。

  然而只要离开了“冬雨地区”,就会进入干旱的卡鲁地带,“卡鲁”为科伊语,意思为“无水”。

  这里雨量稀少、水源不足、道路缺乏、交通闭塞,只适于养羊,7、8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天,却是南半球的冬天,当白雪覆盖南纬31度的牧场时,农场主们就会把牲畜赶到卡鲁地带过冬。

  七年战争英法在印度再度开战,法国也驶进了桌湾搜求供给,开普顿所有的肉类都卖完了。等七年战争以英国在美洲、印度多处胜利结束后,英国在南非的势力明显增加。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舰队在开普敦驻扎期间肉类消耗也很大,为了搜索肉类,新的土地扩张开始向东发展了。

  查尔斯本

  请收藏:https://m.yk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