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二章 游法雨寺_不期而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车内难免嘈杂。我握着车上悬挂的拉环,无意于身边的喧嚣,心里老咀嚼着“法雨”这个词,觉得好美,既富有诗意,又饱含哲理----法度无处不在,雨儿无处不落,法度约束万物,雨儿滋润万物,各守其分,各长其势。

  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寺庙都有一个极为动听的名字,比如“灵隐寺”、“潭柘寺”、“碧云寺”、“铁佛寺”、“西林寺”、“大觉寺”、“悬空寺”......每一个都耐人寻味,不是描摹意境就是阐明哲理。古人真有才智啊

  我胡乱联想着。突然乔起身了,我才幡然醒悟已经到站了。

  我们随人群下了车。还没弄清方向就跟着陌生的一群人一起从主干道走向法雨寺。走了一百多米,就踏上了海会桥。桥两边的栏板上柱子上都雕刻了栩栩如生的植物动物。桥下即为日莲池,倒映着葱郁的树木,一池碧绿,如玉如翠,甚是好看。

  法雨寺依山而建,逐渐升高,整体呈现陡而不险的宏伟态势,层次分明,一层一景,欲穷千里目,必须更上一层楼,激发游客的探究欲望和攀登勇气。过了山门,就可看到遒劲的榜书题刻“法语禅寺”。正面的九龙壁上刻着九条龙,各有各的姿势,仿佛每一条都在爬行,龙爪紧扣又似驾云腾飞。不得不赞叹雕工的高超神技!

  绕过九龙壁便是王殿,钟鼓楼,玉佛殿,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这些建筑和以前所见的庙宇殿院相差无几,不必赘述。唯独值得一提的是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皇家气象,工艺超卓,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

  我拉着乔一步一步地往上看,遇见每一尊大神都会双手合掌默拜,在观音殿里如前一样许了愿烧了香,期望心想事成。

  听带团的导游,在方丈院的平台上向东望去,可以看到空旷舒坦的千步金沙,听到日夜轰鸣的海潮声,王安石曾经在这儿留下了“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的优美诗句。

  我俩登台观闻,果然如此。颇有力道的海风吹入了斑斓的树丛,枝叶扶摇,沙沙作响;吹在身上,即便阳光灿烂,也觉得凉飕飕的。远处的海滩一片金黄,与沿线的碧水形成鲜明的色差,更加衬托了金沙的宽阔、绵延和温暖

  “你还傻看什么呀?不觉得饿么?”乔轻轻地推了我一下,柔声道。

  我连忙掏出手机一看:“哎呀!快到十二点,是该吃午饭了。”

  “那咱们下去吧。”乔的声音很轻,感觉没吃饭,力气不足。

  “嗯,好的。”完,我就转身搀着她慢慢地往下走。因为登顶消耗了许多力气,加上又饿,现在走下去都有点腿发软。

  不幸的是,我们

  请收藏:https://m.yk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