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一代英主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劝谏隋炀帝爱惜民力,励精图治的忠直之言都给淹没了。

  而这些谄媚之词更迎合了隋炀帝最后几年逃避问题,掩耳盗铃的心态,哄得炀帝更加不思振作。

  隋亡唐兴,李世民最终摘了桃子,登上帝位,此人同样很注重邀买人心,更把收买笼络儒生当做重中之重,于是他做的坏事儒生从来不提,对他唯有一味大夸特夸。

  而对曾经有恩于儒家的前朝皇帝杨广,则奉新主子之意,翻过脸来百般诋毁,于是隋炀帝被全面否定和丑化,这个扭曲的形象源于唐而盛行于后世。自古文人无骨,可以像豢养倡优般养上一群,也可以用焚书坑儒来对付那些不肯被收买的,最终大部分人都会妥协。

  少数的硬骨头则扣上一个辱骂老母、私通父妾的罪名,让他们遗臭万年地死去。

  而只要狠狠收拾了那几个屈指可数的硬骨头,剩下的人最多也就是敢借古讽今地说几句怪话,只要官吏一瞪眼,他们就会吓得立刻把书拿回去删删改改,打算装作从来没有写过。

  而在少数硬骨头被解决掉后,大批豢养的软骨头文人便会称赞上位者的功绩,就算倒行逆施明明害死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他们也会竭力辩护,说这是国富民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十六、帝国的覆灭与很多人既有的认知不同,杨坚死前看似留下了一片大好局面,实则是一锅快滚的水,壶盖马上就要被积聚的热气崩飞。遇上杨广接手的这种烂摊子后,如果像大部分皇帝般混吃等死,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放在深宫之内,在女人肚皮上度日,多半还能挺过任期,大隋也估计还能再混个几代。

  可如果想做点实事儿,就很容易提前激化矛盾,让门阀这个大隐患爆发而出,最终导致局面不可收拾。可叹杨广不是那种混日子的庸碌君主,可惜他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虽然堪称有为,但才具终究有限,尚不足以在隐患重重下驾驭纷乱局面,毫不出错地做成大事。

  其实大隋亡国真正的核心原因只就三个,一是人口过盛,二是门阀制度,二是三征高句丽。前两者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只有征辽是杨广自己的主意。至于后世喋喋不休的什么兴造宫室,奢侈浪费,修建大运河等事其实扰民并不大,不是导致亡国的关键因素。

  杨广在最后一两年心灰意冷,不理朝政,也是因为大厦将倾,无力回天,那时他即使积极去面对,也已无法挽狂澜于既倒了。人口多了,人均耕地不足,本就会出乱子。

  而门阀制度对百姓盘剥过重,还加剧了土地兼并和财富两级分化,又不给平民中的精英出头之路,社会矛盾自然激化。

  而门阀自身的各怀私心又造成统治集团力量分散,不能拧成一股绳去镇压民变,维护帝国的统治,最终统治

  请收藏:https://m.yk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