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十三、群魔乱舞的霍格莫德村(下)_城管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政府开支赤字和福利费用缺口,把各种耗资巨大的宇航探索和新技术研发项目一个个砍掉,等于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未来。

  照目前的态势来看,估计要等到二十一世纪的后期,各种老产业才有可能完全从中国转移出来。而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被掏空了底子,白人的世界霸权宝座恐怕早就被挤垮了。

  总之,在没有革命性新技术诞生的情况下,工业化完全就是一个无敌的强国神器,在产业落在中国手里无法转移出去的时候,前面的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对民众的高福利和对资本家的宽厚优待,都只好不由自主地玩起了以钱生钱的金融魔术。或者向德国一样,顶着沸腾的民怨强行压低福利,逼着老百姓辛苦工作,而不是养尊处优,这才有可能把一部分尖端工业牢牢把握在手里,不至于流失出去。

  而英国人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既没有像德国人和法国人那样把一部分核心尖端技术死死握在手心,可以跟中国人和其它新兴国家讨价还价;又没有美元的霸权地位,可以印钞票搞“量化宽松”从全世界吸血;国土面积在欧洲列强之中也算是比较袖珍,还不如法国的一半那么大;而内部的分裂问题却是比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要更严重西欧还有哪个国家,是像英国一样由几个不同的国家主体联合起来的?

  硬要算起来,估计也只有那个已经消失了的南斯拉夫联盟了吧。

  俗话说,船大坐得稳,船小调头快。英国这条船的规模却是尴尬得很调头不快,坐得也不稳。

  除了上述的这些根本性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导致大英帝国在这些年来山河日下、无力振作的原因,是剑桥大学出身的哈利.戈登常务次官没有说,也绝对不愿意说出来的。

  那就是顽固保守、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英国公务员体系本身。

  在英国,政坛变动很快,组阁和倒阁都是司空见惯的常事。虽然首相的位子比较稳定,但大臣们屁股底下的座椅就没那么结实了。平均每位大臣的任期只有十一个月,论稳定性也就是比日本人换首相的频率稍微强一点。为了在这种情况下维持国家和政府的稳定性,就必须有一个独立于政坛风潮的文官系统。

  在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中,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而且也确实成功运转了很久。但问题是,时至今日,英国的文官考试依然死抱着十九世纪中叶大英帝国时代的制度,简直就是活化石了。

  如果说,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刚开始推行文官考试时,在考试科目设置里强调对古代英语、希腊语、拉丁语的掌握水平进行考察,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时的行政工作中会大量接触使用拉丁语书写的古老法律文书和行政公文那么到了两个世纪之

  请收藏:https://m.yk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